Tuesday, September 6, 2011

光明人云亦云:大日子(06.09.11)


大日子

上星期是難得的悠長假期,許多上班一族皆趁假期之便回鄉或邀約三五好友一同出遊,本來繁忙的巴生谷搖身一變,變成了一座空城。
近年來每逢佳節前後,政府都會展開態度行動以及建議開車時間,以便減低交通意外和舒緩車流量,然而這只是權宜之計,治標不治本,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馬路上的車輛實在太多。
曾幾何時,車子對所有在城市工作謀生的人來說,從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。社會新鮮人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銀行貸款買車,接下來的幾年必須為養活車子而努力工作。而且,他們必須對車子呵護備至,否則一旦車子有任何閃失,本來已經負債累累的人生會百上加斤。雖然這並非是甚麼新鮮事,但卻是許多人的噩夢,我們引頸長盼,希望政府能帶領我們走出這個困局。
翻開記錄,目前政府對於舒緩交通狀況的最後手段為剛推行的捷運計劃,平心而論,若規劃得宜,的確有助於改善交通狀況,否則它將淪為另一項勞民傷財的白象計劃。然而,這項大型的捷運計劃是屬於長期的計劃,即使一切進行順利,相信最快也得三五年後才能略見成效,遠水根本救不了近火。
參考香港及新加坡的個案,我們發現它們除了捷運涵蓋面非常廣之外,其中的要訣在於它們都擁有完善的巴士系統。彈丸之地的香港與新加坡分別擁有5500輛及3300輛巴士,相比之下,面積更大的巴生谷只有區區的800輛巴士投入公共交通服務,明顯不足。因此,就算民眾願意乘搭巴士回鄉或出遊,但是每當回到巴生谷時卻常常會面對轉好幾輪巴士,以及花費超過一倍以上的時間等巴士回家的狀況,耗時耗力。
再者,巴士除了面對數量不足的問題以外,它們還常常誤時誤點,長久下來,會讓公眾認為巴士並不可靠。當然,這將導致更多人寧願負債買車也不選擇乘搭巴士,間接增加馬路的負擔,在惡性循環之下,塞車的問題只會雪上加霜。
因此,在進行捷運計劃的同時,改革公共巴士系統也刻不容緩。只有兩者同步進行,把一人一車的情況大幅度減少,那麼國內大城市的交通問題才能真正得到改善。
巴生谷一帶過度發展已成既定事實,若連公共交通系統都缺乏規劃的話,那麼它將變成一個不適合生活居住的地方。希望有關當局能正視問題,在藥石罔效前對症下藥,期待在往後每個大日子的假期裡,我們可以走出塞車的陰霾,安心地出遊,快樂地回家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