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許多人都不看好馬華能在下一屆大選裡浴火重生,要保住目前的15席國會議席的機率微乎其微,全國華社更關心的是,馬華會否大舉西渡到荷蘭取經。說來感慨,號稱(或自稱)擁有百萬大軍的馬華,何以淪落至此?
自308後馬華的第一次改選,選出來的班底的確讓人無限期待,即有敢怒敢言的翁詩傑,也有政治手腕超強的蔡細歷。加上當時和翁詩傑有過命交情的馬青同仁(廖仲萊、魏家祥等)也進入馬華最高領導層,相信翁總能如虎添翼,一展拳腳。可惜一場黨爭,凸顯翁總一山不許藏二虎的心態。最後剛复自用的翁總,敗給了深謀遠慮的蔡細歷。
經歷黨爭後,蔡總深知馬華上下皆認同一切的黨爭只能以暗湧形式進行,所以推出大團結方案,讓各方諸侯無法抗拒。蔡總不像翁總那樣奉行“為我族類、必有異心”政策,掌握資源分配大權的他,善用資源,逐一把山頭林立的馬華諸公要么收編,要么邊緣化,總之,他的大前提是“穩定壓倒一切”,哪怕所指的穩定是如履薄冰。
馬華有這麼一位強人領導,理應有所作為,然而,蔡總卻有著致命的出身問題,常被民聯取笑攻擊。不但如此, 308的馬華崩盤,觸動了巫統內鷹派的種族神經,(接下來的寄居論,回中國論足可佐證)馬華和巫統的關係早不在蜜月期,因此馬華要為華社“爭取”更多,是雪上加霜了。
對內,蔡總得和巫統周旋,對外,馬華面對議題不足的問題。強打回教國已經失去作用,因為我國永遠的首相-馬爺爺早已在多年前對外宣布大馬是回教國。用回教斷肢法來恐嚇華社也不見其效,原因很簡單。首先華社知道要實行回教刑法得修憲,即國會三分二的表決通過,這幾乎不可能;再說該刑法也只針對犯法的回教徒,與華人和關?比起回教國課題,華社更關心的是政經文教,貪污濫權治安等課題,而這些課題,馬華不但無能為力,甚至還身陷其中。
有鑑於此,蔡總自知本身將是一位過度時期的總會長,然而蔡總絕不自矮,他在重重限制下做了許多對馬華影響深遠的絕地反擊。
相對黃家定時代的“不求高調,只求成效”,蔡總配合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,把它改為 “高調問政”,為的就是要提高黨員們的宣傳意識,別再閉門造車。他也把主戰場定調為網絡,嘗試突破民聯的圍攻。雖然目前的效果差強人意,但對馬華的未來卻有著正面的作用。
還有,今年的雙王辯更凸顯蔡總清晰思考。以政治現實來看,馬華的華裔票已經處於谷底,所以當時蔡總挑戰林冠英可說是“穩賺不賠”。一來身為馬華頭頭,必須帶動士氣,二來只要當時林冠英言語上有任何失誤,它就成為了馬華日後的突破口。雖然最終馬華無法如願,但蔡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這一步險棋,足見他的政治謀略。
集體謝罪,同去荷蘭更是最厲害的一步棋,蔡總為了杜絕扯後腿現象,所以綁架全馬華的一線領袖,要么同生,要么共死!當一線領袖如廖仲萊、魏家祥、江作漢、黃燕燕等人都同落西山時,最終的得益者是誰?當然是包括蔡總的兒子在內的二線領袖啊!所以,馬華贏,蔡總贏;馬華輸,蔡家贏,無論馬華在下一屆大選孰勝孰敗,蔡細歷已經贏了馬華的未來。(完)
原文刊登於光明日報/副刊好評/不平則鳴 每星期二見報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